图片
探寻发展足迹 激扬奋进力量
2022-08-12???07时19分 浏览次数:

“弘扬塞罕坝精神·绿色发展河北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承德采访活动圆满收官——

本网记者 刘向南

立秋时节,承德大地青山叠翠、风景如画,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8月8日至12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弘扬塞罕坝精神·绿色发展河北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承德,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日报、大众日报、浙江广电、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及8省市区近30家主流媒体联动,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承德的生动实践,见证了承德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的坚定步伐。

采访团的50多位记者历时5天、行程近1600公里,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起点,深入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乡村、企业、文保单位,采访了数十名基层党员干部,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承德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新突破、新发展。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采访团见到了守护林场24年的望海楼瞭望员刘军、王娟夫妇,聆听了塞罕坝建设者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也在百万亩绿色林海的起源地尚海纪念林采访了多位务林人。南方日报记者陈薇感慨道:“平时都是在各种报道中领会塞罕坝精神,这次彻底见证了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真的是太受震撼了!”

八月份的塞罕坝周边湿地保护区清爽宜人、水草丰美,宛如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采访团先后来到龟山·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七星湖、泰丰湖、月亮湖、滦河源头湿地保护区、点将台保护区,近距离感受塞罕坝生态保护成果。“各种湿地资源能够如此完整地展现于世人面前,看似天生丽质,其实是塞罕坝务林人几十年如一日大力植树造林、实施生态保护结出的硕果。”河南日报大河报记者于鑫说。

去年的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考察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采访团首先来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村,在县委书记刘洋的带领下参观了造型松产业和肉牛产业。浙江广电集团记者胡炜说:“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同时,哈里哈村积极探索,多业并举,真正地实现了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随后,采访团来到大贵口村,目前该村正依托现有自然风光和村居特色,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乡村经济发展格局。采访团分别采访了村民霍金、“电商达人”林艳会、创办四点半课堂的退休教师王祥等人,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村里欣欣向荣的发展变化。

“这一年村里的一些产业和项目发展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温室大棚从土坯墙变成了石质墙,棚顶也进行了修缮,而且棚内增加了很多智能化的控温、控湿监测设备。”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冯维健说,运用科技手段来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是该村一年来最大的变化,也给他的采访带来了很多启示。

依托避暑山庄而兴起的“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正在为双滦区这个重工业区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采访团先后参观了莲花山谷、《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去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避暑山庄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走进承德避暑山庄,采访团先后来到文创中心和山庄博物馆。大家纷纷表示,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把避暑山庄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好是欧冠冠军足彩_五大联赛下注-竞猜|官网媒体共同的责任。重庆华龙网记者林红说:“我特别喜欢山庄里的特色文创产品,回去后要把山庄里的民族团结故事,展示给重庆的广大读者。”

带着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采访团最后一站来到鹰手营子矿区山楂小镇,这是以山楂为主题,集旅游、科普、康养、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谈及此次联合采访的感受,采访团的媒体朋友们表示,此次行程安排精准,完全切合了大家的采访需求,充分见证了承德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的可喜成果。

用脚步走进现场,用镜头聚焦精彩,用笔尖记录变化。来自欧冠冠军足彩_五大联赛下注-竞猜|官网各地的主流媒体朋友在承德的五天时间里,深入探寻发展足迹,悉心挖掘感人故事。相信通过他们的笔触和镜头,将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贡献媒体力量,不断为承德赋能、为河北喝彩!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